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7日来源:作者:admin
封面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形式,具备了平面设计在长和宽的二维平面中进行布局、经营,传递信息、拓展视野等共性之外,还更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在设计方面,封面设计面对的不仅仅是案头的设计工作,更多的是考虑与出版者、作者、编辑、制版、印刷工艺、装订条件等系统工程①有关的问题。也就是说封面设计受制于所有这些因素,不可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去充分张扬个人的艺术性和技术能力。尤其在设计理念上,在反映时代特征、地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的是理性,用独到的设计语言、鲜明的视觉形式再现书文内容。含蓄、内在、儒雅、书卷气②则是封面设计的一大特征。可以说《蒙古民族通史》的封面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正力求体现这一特征。
蒙古族——这个骑马游牧民族,人数很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不长,但在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不仅统一了蒙古诸部和北方草原,而且在我国和世界历史上曾经演出过威武雄壮的戏剧,并使蒙古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殊的地域环境和特殊的生活方式造就了这个民族豪放豁达,骁勇智慧的性格特点。作为全面真实地反映这一伟大民族历史的宏篇巨著《蒙古民族通史》,聚集了国内众多的蒙古史学界的研究专家、学者,历经二十余年的时间精心编撰完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自始至终层层把关,力争做到万无一失。仅对其封面的设计就征集了国内诸多专业设计单位提供的众多设计方案。其中包括从事专业设计二十余年的资深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作品。
作为专业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笔者也应征设计本书的封面并最终中标。感受更多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成功过程的思考。一个作品成功的过程在于:先不要急于摆弄那些文字、图像、色彩、素材、点、线、面等所谓的设计元素,而首先要考虑的是作系统的、全面的设计构思和定位,并反复论证其构思定位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再按其确定的目标搜集、整合素材。回顾《蒙古民族通史》设计过程,本人在接受封面设计任务后,首先考虑本封面设计成败的关键是给这套共五卷六册的书,做一个整体的、准确的定位。在定位过程中,针对书的内容,焦点就是封面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但考虑到过于注重民族特色,又容易走向平庸俗套,流于一般;如果过分强调时代感,则有悖于史书的内涵,趋向于时尚读物,所以二者兼而有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如何将民族特色和时代感融为一体并协调一致,确非轻而易举,其设计难度可想而知。经反复考虑,并结合出版社有关人员的意见,最终将《蒙古民族通史》封面设计定位于:既突出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感;简洁大方而有不失庄重典雅。这种定位具体体现在封面设计以下几个方面。
(一) 民族地域特点的处理
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在体现时代进步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挑战。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走出固有模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充分利用和发挥传统文化的潜在魅力,是设计的一种积极的表现。在平面设计行业,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反映民族地域特点的设计,通常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图片或当地民族的传统图案、适合纹样等。通常,这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用来设计一部成套史书的封面,未免缺乏新意。然而,如果不选择使用图片及传统适合纹样的表现手段,反映民族特点又无所依从,这是整体设计的难点所在。众所周知,蒙古民族最为崇尚和喜爱的颜色是蓝色③和白色,因为蓝色和白色在蒙古人眼里象征着永恒和至高无上,象征着蒙古民族不变的追求——向往安宁和吉祥。在视觉上,蓝色和白色放在一起,其对比极为强烈而又十分和谐,同时沉稳庄重,这正是这套《蒙古民族通史》封面设计所追求的格调。因而决定使用深蓝色和白色作为该封面的基调。
(二) 版面的经营与布局
点聚而成面、线聚而成型,在封面设计中点、线、面同样也是构成版面的重要因素。依附颜色而存在的点、线、面,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决定着画面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布局颜色,或者说如何安排色块,色块处理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版面的时代感,如果色块过于细碎或者复杂,容易失去史书的厚重感和整体感,也背离《蒙古民族通史》封面简洁大方的要求。但是,如果色块过于简单,也容易造成一种单调呆板的现象,势必导致平淡,难以引人注目。在平面设计中,任何形式的表现最终都要服务于内容,而内容也可以通过某种形式体现出来,关键是能否找到合适的形式与内容的切入点。在蒙古民族的历史上,无论是征战还是狩猎都离不开射箭,因而射箭成为蒙古民族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而箭也是蒙古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用利器之一。所谓“有的放矢”,箭是有明确方向性的,它的象征意义在于指示或启迪,而《蒙古民族通史》又何尝不是文化之箭?它引导人们了解历史,以古明今,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另外,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三角形也是最具稳定性的形状。于是一个凝练的、简约的、夸张的、形式化的蓝色三角形箭头赫然成形,并顶天立地置于封面视觉中心左侧向右,既寓意启示,又简洁庄重。
(三) 营造画面的个性亮点
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尽管封面只是书的表皮,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的封面设计,它不仅反映了书文内容,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作品,是书文的另一种增值的表现形式。所有这些优秀封面都有它独到的,闪光的个性亮点,而这一个性亮点的形成,则取决于设计者的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及专业技能。在《蒙古民族通史》的封面设计中,就封面的大的基调和布局而言,其表现力是单薄的,当把汉、蒙、英几种文字的书名暂时抛开时,便感觉封面缺乏更多、更吸引人的看点,尤其在突出民族特色方面缺乏更具体的体现。一望即知是反映蒙古民族的书籍,且过目不忘,这一点应该成为《蒙古民族通史》的一个显著特点。于是排除使用图片、民族图案及适合纹样,从自己的优势去寻
找突破口,发挥个人的长处,使用蒙文书法字来体现,成为本封面设计的最突出的一个亮点。我们发现,文字不仅能给封面带来儒雅的文卷气,还能与周围布局、整体基调以及书文相得益彰,起到图文合一的理想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蒙文字的字体和字数问题。如果字数太多,版面会显得很凌乱,并且容易喧宾夺主,更何况《蒙古民族通史》毕竟是汉文版书籍。只用蒙文的“蒙古”一词作为含蓄的象征,作为主题的概括,作为艺术的装饰是成功的理想选择。在字体方面,没有过多地追求深远或考究,而是采用了自己手写的极普通的蒙文行书字体,以求简洁明了。只是在书写过程中适当增加了一些飞白纹理,以强化视觉效果,使其看上去更富有沧桑感,让人联想到蒙古民族曾经的艰难历程。在字的颜色处理上,使用了现代平面构成中的颜色透叠效果,整个字体处于半透明状态,与背景(即蓝色和白色块)融为一体,不至于过分抢眼。但在字的面积上,从上到下几乎占满了整个幅面,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从而更显示出蒙古民族的强悍伟大。与蒙文“蒙古”字的粗狂奔放相比,右上方用汉、英、蒙三种文字书写的书名则显得精致考究,使整个封面布局深浅有别,错落有致,尤显庄重典雅。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汉文字符,还是其他语言字符,在平面设计中作为设计的构成元素,已经被重新设计,以阅读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双重身份出现在设计作品中,这种图形化的字符甚至作为主体形象在设计中担当主角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字无愧为平面设计的精灵。
为了确保封面主体基调,同时保障明快的现代感,《蒙古民族通史》封面最后做了颜色对比上的调整,把纯白色底调整为10度的灰度色,使封面整体效果更协调柔和,冷静沉稳。最终的封面整体感觉即现在看到的成品效果比较理想,尤其是当成套书籍并置时,更显得浑然一体,庄重大气。这也正是最初定位所追求的理想效果。当这部《蒙古民族通史》面市后,专业人员和一般读者对封面设计普遍反映良好。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2004年该套书籍荣获国家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想必封面设计也有增色之功。
以上从《蒙古民族通史》封面设计的几个环节具体论述了平面设计中在保持时代特征的同时,如何体现民族特色的几个方面,着重强调了平面设计中,除了具体设计构思外,更重要的是开拓思维,图形创意要求新、求异、求变;表现方法上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封面设计受制于书的内容,这是共同的,但同样一本书,有不同风格的设计者来设计,其结果和感染力截然不同。封面设计是一个对书籍的内在和外在,整体与局部,文字传达与图像传播以及工艺兑现的系统探索过程,所以理解书的内涵并从中寻找较为准确而具有想象力的设计语言,重新演绎书文何等重要。
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封面设计,乃至任何一个平面设计作品,它的最终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设计者有多高的设计水平或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广泛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生活和情感的相关内涵,对此有切身的体会,并通过所掌握的专业技术语言将之完整充分地表达出来。另外,挖掘个人潜能,充分发挥个体优势也是必不可少的取胜手段。
平面设计,说到底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通过视觉效应,引发读者兴趣共鸣,得到艺术和美的享受,激发人们的审美欲乃至民族自豪感,这应该是平面设计的最终追求。总之,平面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④的双重属性,随着市场和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紧跟时代,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思维,再现民族特色是每个平面设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2.吴勇.吴勇平面设计[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
3.阿尔丁夫.蒙古和其他北方民族文史论丛[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4.赵一东.赵一东设计作品[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发表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